中國網 山西(微博) 綜合編輯 湖北省有個孝感市,傳說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近年來,在荊楚大地弘揚了古孝子的孝德遺風,涌現出一個個感天動地的孝道故事,他們中有獨身侍母30年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村民陳立強,有為捐腎救父絕食三天逼家人同意的大學畢業生張偉,有無論風霜雪雨堅特背母四年反哺情感動鄉鄰的長陽七旬孝子翁田弟政,還有“一女養八老”演繹現代“孝子”故事的孝昌劉青枝等等。
今天,在武漢又出現了“馬路孝子”劉普林,他替母掃街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各界關愛如潮。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同志從媒體上看到劉普林的事跡后,非常感動,他委托秘書通過《光明日報》有關負責人聯系到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吳漢橋和劉普林本人;在了解劉普林的詳細情況后,李瑞環當即決定拿出3萬元工資,定向資助劉普林。
劉普林在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經管系會計專業就讀,每年光學費就要交1萬余元。劉普林的父母都在環衛所打工,兩人月收入3000元。母親患有風濕、頸椎、膽結石等病,手指也彎曲變形了。一有天氣變化,母親掃地時渾身疼痛。懂事的劉普林每兩周回父母身邊一次,每次只拿200元生活費,每周所有花銷只有100元。而每次回來的主要工作是替母親清掃大街。
所謂孝道,乃“善事父母為孝”是也!在中華民族,孝的觀念源遠流長,傳說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詩經》中則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詠嘆。而關于敬老、養老的專門史料記載則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國文化根本起始點,是構建于血緣關系上的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中國古代社會穩定、家庭和睦的客觀需要。因此,中華民族自古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必須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對父母不愛、不孝、不養的現象十分嚴重,有的甚至對父母打罵、虐待、遺棄。這些現象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玷污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F代社會應提倡“孝道”,使之回歸到“孝敬父母”的子女義務上來,這是在文明社會做人的“底線”。
筆者以為,李瑞環捐助“馬路孝子”其實就是推崇孝道文化之舉。今天,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發揚光大孝道文華,使之成為既是人們外在的道德規范,也是人們內存的主觀要求,對于促進家庭和睦、代際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和構建和諧社會所起的作用無疑將是重大而深遠的。
當然,我們推崇的孝道文化必須有著正確的價值取向,必須堅持推陳出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批判繼承精神和原則。時下,個別黨員干部,卻愚昧無知、盲目盡孝,甚至“豪華葬母”、“奢華葬父”,將錢花在購置奢華墓地、豪華葬禮上,讓小學生停課抬花圈,在路中央建墳墓等,不但影響極壞,更敗壞了黨風政風官風,這決不是我們所要的“孝道”,而是歪門邪道。我們推崇的孝道,從根本上說是修德、做人、立身之道,提倡孝道是要在全社會大興尊老、愛老、護老之風,是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實際之舉,從而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斷發揚光大。
瀵逛笉璧鳳紝鎮ㄨ璁塊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縐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緗戦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