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短劇不能比著“雷人”(銳見)
“一胎99子”,微短劇又出“雷作”。女主角因懷上皇子,臨盆時天降祥瑞,接連生下99個娃,疊放成“金字塔”送進皇宮……網友吐槽劇情,話題沖上熱搜,平臺火速下架,再次引發關于微短劇發展的關注與討論。
“劇情翻車”折射出一些創作者“卷”符號、造奇觀、博眼球的“比雷”心態。細看不難發現,該劇情節拖沓、臺詞重復、人物“降智”,開頭的“一胎99子”是唯一的“記憶點”,只為博取點擊量。
這背后是唯流量論在作祟。相關報道顯示,該劇下架前播放量超4000萬,確實“收割”了流量。在一些創作者看來,視聽產品類型多樣,觀眾注意力格外有限,只能出“奇”制勝,靠“腦洞”打通流量出口,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則統統讓位。你腰纏萬貫,我就萬億家財;你有特異功能,我有逆天絕招……久而久之,“比雷”成了一條賽道。
文藝作品從來都歡迎想象力,但想象力要發揮推動劇情、塑造人物、表達主旨的作用。孫悟空“72變”,對應著生動的形象,關乎克服艱難險阻的故事,也蓄積著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敘事能量。反觀一些雷人情節,沒有合乎邏輯的背景設定,也不關涉形象塑造,甚至與主旨風馬牛不相及。被這些炸裂的概念、情節、噱頭吸引而來的觀眾,越看越不知所以,深感“被忽悠”。
我們不必以名著的高標準要求微短劇,但注重內容質量的創作導向必須一再重申。已有從業者呼吁,流量思維不能代替創作思維,別讓個別作品“翻車”阻擋行業成長。研究者也在找原因、提建議:起初單一的投流、分集付費模式,助長了流量至上的趨勢,加入分賬模式、會員模式、廣告贊助模式等,有望突破“唯流量論”的創作繭房。
打破“比雷”的惡性循環,為觀眾提供優質內容選擇,需要營造良好的創作傳播環境。當前,微短劇行業進入提質升級期,相對于多達6.62億的用戶群體和成千上萬的作品基數,精品的數量和比重還有待提升。面對“比雷”現象,只有制作方、傳播平臺、監管方一起努力,激濁揚清,持續鼓勵“走心”的創作,才有望根治頑疾。
微短劇還是新生事物,當精品化共識一次次轉化成叫得響、立得住、留得下的優秀作品,創作的標桿就會立起來,引領微短劇行業向上向前,形成健康繁榮的局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