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6月24日電 (記者 田冰)掃碼進入“云上萬里茶道”、對比紫砂壺與茶炊、熱議低空經濟……6月23日,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內,一場名為“從茶園到茶港——萬里茶道建筑遺產與茶文化雙主題展”的展覽,以其獨特的“數字基因”與“未來視野”,“意外”成為連接中俄乃至金磚國家青年的科技文化對話會,吸引眾多俄羅斯青年學子參與。
起源于17世紀的萬里茶道,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北至俄羅斯圣彼得堡,全長超1.3萬公里,縱貫中蒙俄,是歷史上跨越陸地距離最長的商貿通道,與享譽世界的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海上絲綢之路等,共同構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2019年,萬里茶道被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當地時間6月23日,“從茶園到茶港——萬里茶道建筑遺產與茶文化雙主題展”在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舉行。圖為俄羅斯青年學生參觀展覽。中新社記者 田冰 攝
作為2025年“國際中文日”活動項目之一,本次展覽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策劃。展覽運用毫米級三維掃描、AI老照片復原等數字技術,將羊樓洞古街、漢口茶港等萬里茶道沿線的建筑遺產與跨越多個世紀的茶文化交融史生動再現。俄羅斯利哈喬夫文化和自然遺產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菲拉托娃在致辭中指出:“這些數字成果不僅是對歷史的精彩解讀,其構建的‘數字模型庫’更是未來萬里茶道聯合申遺工作的關鍵學術資產,展現了技術賦能文化遺產保護的力量。”
當地時間6月23日,“從茶園到茶港——萬里茶道建筑遺產與茶文化雙主題展”在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舉行。圖為與會嘉賓與俄羅斯青年學生對話交流。中新社記者 田冰 攝
展覽總策劃、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劉小虎在主題報告中講述了“我們的茶”所承載的文明互鑒理念,并重點展示本次展覽巴西站的場景,以及中巴萬里茶道研究的合作成果:如《漢口vs桑托斯:港口遺產對比研究》提出的“金磚遺產保護三共模型”(技術共享、敘事共構、政策共研),以及巴西學者提出成立“金磚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的倡議等。當報告切換到低空經濟、未來城市等華中科技大學新興學科方向時,現場青年學子興趣盎然,紛紛記錄。正在攻讀量子工程碩士研究生的伊戈爾說,“我來看展覽本想知道怎么學習茶文化,而低空經濟、未來城市這些領域的研究更讓我想投身其中?!?/p>
旅俄學者李麗表示,展覽既展示了茶藝、書畫、建筑等中國傳統美學,又融入了無人機、未來城市等科技敘事,“讓年輕人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時,也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合作機遇?!?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