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國際

        語言教育與文化交流是馬中文明互鑒的橋梁 ——專訪馬來西亞國家語文局局長哈扎米·賈哈里

        發布時間:2025年05月23日17:45 來源: 人民網-國際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23日電 (楊春燕、王婧)中馬兩國建交50多年來,在語言教育與文化交流領域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22日,馬來西亞國家語文局局長哈扎米·賈哈里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語言教育與文化交流是馬中文明互鑒的橋梁、共同進步的媒介和構建人文共同體的途徑。

        馬來西亞國家語文局局長哈扎米·賈哈里5月23日在北京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王婧攝

        哈扎米表示,中國高校馬來語教育的發展堪稱馬中文化合作的標志性成果,當前中國已有17所大學開設涵蓋學位與文憑課程的馬來研究體系,這彰顯了馬中教育機構在維護語言多樣性、推動文明對話中的戰略協同。

        他認為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觀、歷史、思想和哲學,“語言是了解一個民族靈魂的途徑”,語言成為馬中兩國相互了解文化和歷史的媒介,這種雙向認知的深化直接促進了兩國在經濟、教育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罢莆针p語的學生群體以‘文化溝通使者’的身份活躍在翻譯、外交、科研等領域,彌合兩種文明的差異,這與中國外交政策中‘文明互鑒’的理念高度一致。”

        中馬建交50多年來,兩國在語言教育領域的合作碩果累累。關于未來發展方向,哈扎米指出,雙方可進一步擴大學生與講師互派項目規模,構建“馬來西亞學生學習漢語、中國學生學習馬來語”的雙向人才培養機制,以此推動兩國學術交流與人文往來;在文化知識共享層面,他提議雙方攜手出版馬中互譯的文學與科學著作,將本土思想推向國際,同時開發雙語教材與數字平臺,為語言學習提供技術支撐;此外,他還期待通過舉辦國際研討會、電影節等多元文化活動,搭建起兩國民眾與學者間的交流橋梁,不斷增進彼此的人文情感共鳴。

        哈扎米表示,馬來西亞國家語文局愿在資源供給、翻譯服務、語言教學及數字內容開發等領域發揮作用,助力語言從“文化符號”轉化為“經濟技能”,積極推動兩國在職業教育和數字教育領域的合作。他表示,語言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技術發展的媒介。

        中馬語言文化合作正以“互鑒、創新、共贏”的姿態為兩國關系注入持久動力。展望未來,哈扎米表示:“我希望看到馬來語與漢語并肩而行、相互助力,共同夯實知識網絡根基,弘揚人類共同價值觀,推動可持續的文化交流機制。借助語言的橋梁,我們不僅能增進彼此理解,更能攜手構建一個更加團結、文明的世界?!?/p>

        【責任編輯:王會】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