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洛陽4月28日電 4月25日,參加人民網“一帶一路”青年友好交流活動的歐亞9國12名主流媒體記者走進中國一拖集團,開啟了一場跨越農耕文明與智能制造的探索之旅。從記錄華夏農耕歷史的博物館到全球領先的智能生產線,再到貫通亞歐的國際陸港,記者團全方位感受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澎湃動能。
博物館里的“時光機”:一部中國農機進化史
在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從1958年中國第一臺履帶式拖拉機的復原模型,到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豐富的展品見證了中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歷程。館內一副世界地圖展示了一拖產品的全球出口網絡,記者們紛紛駐足尋找自己國家的坐標,現場響起陣陣贊嘆。
外媒記者與展品合影留念。
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通訊社記者達尼亞爾·阿布德別克表示,這些先進的設備讓他聯想到本國農業發展,希望能引進更多中國農機助力本國農業發展。
智能工廠的“中國速度”:每3分鐘誕生一臺拖拉機
走進大輪拖總裝車間,記者們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自動運輸系統吊起一只只輪胎在空中游走,智能擰緊系統一秒鐘即可完成輪胎的精準安裝,AGV機器人馱著數噸重的底盤部件靈活穿梭——這條長達300米的智能生產線,正以3分鐘生產1臺的速度締造著“中國制造”的傳奇。東方紅大拖公司總經理李鵬介紹,這條生產線單班日產量達200臺,年產能超過45000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州報》記者馬克西姆·納契諾夫對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贊嘆不已:“整個生產流程組織有序,機器人技術應用廣泛,效率非常高?!彼硎荆袊r機在俄羅斯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新能源和無人駕駛機型,非常符合俄羅斯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國際陸港的“鋼鐵駝隊”:讓中國農機馳騁歐亞
在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一列“東方紅號”班列正靜待歐亞記者團參觀。這個占地500畝的物流樞紐,創新實現了“出廠即上火車”的無縫銜接。
外媒記者聆聽講解。
“從產品總裝下線到運抵阿拉木圖,全程不超過15天?!敝袊煌衔锪鞴靖笨偨浝砼宿D朝向記者們介紹, 2017年以來,先后開行了中亞、中歐、中老國際貨運班列和鐵海聯運集裝箱班列。截至目前,已累計開行1800列國際貨運班列,有效帶動農業機械、耐火材料、摩托車及辦公家具等多元品類貨物出口。
外媒記者在采訪拍攝。
哈薩克斯坦鳳凰24新聞網記者伊利亞斯·馬尚洛特別關注到, 早在2021年,該國科克舍套市就建成了中國一拖品牌拖拉機的組裝生產線。他表示,中國現代農機設備完全滿足哈薩克斯坦的技術需求,為兩國農業合作開辟了廣闊前景。
多位外媒記者表示,通過此次參觀,他們看到了中國農機產業的先進技術和完善體系,期待更多“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農業合作機會。(張悅、魯揚、楊倩、葉列娜、張榮、王禹蘅、田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