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鄂東新聞

        華容這個特派員有“派頭”!去年網上收錢43萬元……

        發布時間:2025年04月16日18:24 來源: 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陶輝 通訊員張潔瓊、肖運泉)“年過半百沒出灣,胸懷大志守村關。開拓原野做產業,振興鄉村克艱難?!边@是華容區華容鎮牌坊村六旬老漢趙如勝寫給自己的打油詩。

        奔赴“莓”好,鄂州最早種植草莓

        “60歲只是人生的開始,我還能再干20年。”4月12日—13日,面對紛至沓來的武漢、鄂州等地游客,華容區原野果蔬專業合作社老板趙如勝激動地說。

        趙如勝1965年8月出生,1984年華容高中畢業后前往湖北省農科院南湖基地,從事瓜果蔬菜的種植和銷售,在南湖基地一干就是五年。任勞任怨、勤奮好學的他很快掌握了草莓和甜瓜的種植技術。

        1990年5月份,他回到彭泊湖農場試種草莓,成為鄂州市最早一批草莓種植戶。早期的市場對草莓接受程度不高,彭泊湖農場的草莓種植面積也不大。

        “莓”不勝收,廣闊農村大有可為

        1999年,采摘觀光農業興起,趙如勝從村民手中流轉30多畝土地,建起了10畝草莓大棚。12月育苗,3月開采,批發價5元一斤,零售價10元一斤,主要供應沙湖果品批發市場,每畝地的產量達到3000斤,每年帶來的收入超過15萬元,這也成為合作社主要的收入來源。

        創業初期,艱難困苦。趙如勝每天清晨3點鐘起床,駕駛三輪車將草莓運至華容集鎮,再將200多斤草莓搬上班車,早上5點前運往果批市場,中午再趕回家中組織農民采摘,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

        2003年3月的一天,他駕駛農用三輪車,在江堤不慎翻車,腿部骨折竟渾然不知,待將200多斤草莓運到目的地后,才發現已然受傷。

        近年來,趙如勝開展多元化經營,10畝豇豆、10畝冬瓜、10畝甜瓜,2畝青椒、20畝魚池、10畝草莓……帶動周邊6戶困難戶就業。農忙時間有100多人在合作社務工。

        2018年五一勞動節,趙如勝獲得“鄂州市勞動模范”稱號以及鄂州市種糧大戶等稱號,并成功當選華容區政協委員。

        “莓莓”與共,特派員派上大用場

        2022年初,57歲的趙如勝玩起了新時尚,他在抖音平臺注冊賬號引流獲客,主打有機果蔬、食品安全兩張牌,他的粉絲量不大,但活躍度卻很高。小區團購、送貨上門……

        趙如勝只要在網上發布信息就能帶來不菲的銷售額,2022年網上銷售額達20萬元,2023年30萬元,2024年43萬元。

        在所獲的各類榮譽當中,他最得意的頭銜是“特派員”稱號。2024年初,鄂州市科技局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趙如勝如愿當選華容鎮工作站站長,任期至2026年年底,對口幫扶興達農莊等3家合作社,并對全鎮農企提供免費技術指導。武漢、鄂城等地草莓種植戶慕名前來,他毫無保留傳授經驗和技術。

        【責任編輯:呂鑒蕾】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