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 黃錚 通訊員 王美惠 劉斐 劉建平
4月16日,咸寧市召開“當好支點建設生力軍,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通城縣專場。
通城縣委副書記、縣長楊修偉。黃錚 攝
會上,通城縣委副書記、縣長楊修偉通報了該縣“打造高端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和制造業強縣”的重點思路和舉措。
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楊修偉介紹,通城縣圍繞工業發展,基本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集群,為通城打造高端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和制造業強縣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城縣主動融入全省“51020”產業集群和全市“5+4”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著力構建搬不走、穩得住、具有支撐作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4年,全縣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34.9億元,其中電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優勢產業完成產值占比達98.3%;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10.5%,排名全市第二。
目前,全縣已培育規模以上企業130家,其中主板上市企業2家,年產值過億的企業達21家,展現出積厚成勢的發展勁頭。
集鏈成群釋放新動能
楊修偉表示,通城縣著力打造一流開發區園區,規劃園區面積14.05平方公里,已建成9.77平方公里,配套建成標準化廠房18棟,現有企業215家,規上企業入園率達84%。
該縣大力開展園區招商、鏈式招商、以商招商,2024年全縣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8個、計劃總投資324.17 億元。
總投資25.8億元的全芯微先進封裝集成電路生產項目落戶通城,與原有的強芯半導體、安芯美科技、光貝半導體等企業共同形成了半導體封測產業集群。
今年以來,通城縣成功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1個、計劃總投資238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6個、計劃總投資173億元。
目前,全縣已形成砂帶產銷量行業第一的涂附磨具產業集群,占國內市場份額25%的云母絕緣材料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涵蓋攝像模組、指紋識別模組、通訊線材等完整鏈條,被納入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
科技賦能實現新突破
據了解,通城縣實行“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做實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通城園等平臺,鼓勵縣內龍頭企業在武漢、深圳、東莞等地設立研發中心17個,集聚研發人才836人,共獲國家級創新榮譽12項、省級創新榮譽25項,獲國際專利2項、發明專利79項。
耐高溫云母制品等多項研究打破了歐美技術壟斷,實現了部分高端產品國產替代。
對一批重點企業實行縣級領導包聯機制,“一對一”制定提升計劃,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1家、國家“綠色工廠”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2家。
通城縣還柔性引進中科院、武漢大學等高校院所專家教授35人,合作組建技術創新團隊20個,輸送專利技術463項,完成科技成果轉化64項。
此外,引導企業搶灘布局未來產業,比如瀛通通訊已進軍大健康領域,平安電工正布局新能源賽道,開拓新“增長線”。
營商環境展現新氣象
在全縣“新春第一會”,通城縣讓企業家坐上主席臺,把企業家穩穩地放在“C位”,釋放親商重商的強烈信號。
該縣對企業、群眾反映難辦的事實行“一把手”親自辦,對重點項目實行“一對一”全流程幫代辦,企業、群眾跑動次數減少75%。常態化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今年幫助企業解決難題27個。
同時,建立縣領導“帶著企業跑訂單”制度,幫助60余家企業融入華紡鏈、“芯光電”供應鏈、長江汽車供應鏈等省級供應鏈平臺,近兩年促成合作金額超10億元。
以“大園區”理念推動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提供“拎包入駐”服務,近三年政府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36.43億元,最大程度減少了企業重資產投入,讓企業輕裝上陣、安心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