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鄂東新聞 > 咸寧新聞 > 咸寧智慧

        崇陽回頭嶺村找準移風易俗“小切口”,推動鄉風文明“大變化”

        發布時間:2024年12月12日15:22 來源: 荊楚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錚 通訊員 劉月琴)12月5日,記者從崇陽縣從出發一路向東,來到距白霓鎮的回頭嶺村。這一路,路宅分離、院落別致,一幅美麗鄉村的圖景躍然眼前。

        據了解,回頭嶺村有11個村民小組,14個自然村莊,村民667戶2725人,是白霓鎮重點打造的美麗鄉村之一,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國傳統村落名錄,近年來獲“國家森林鄉村”、省級文明村、“荊楚最美村鎮”最佳人文獎、湖北省歷史文化名村等榮譽稱號。

        1.jpg.jpg

        回頭嶺村美麗村灣甘家灣。通訊員 供圖

        近年來,回頭嶺村始終堅持內修人文,外修環境,實現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先從“移風易俗、平墳遷墳、消滅村莊周圍亂墳崗子”入手,以小切口改變推動環境大提升,提高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灣子夜話傳政策,“厚養薄葬”入人心

        回頭嶺村積極依托“村灣夜話”“農家夜話”等議事平臺,針對發現存在的陳規陋習問題,由黨員組織開展“說事議事會”,由村民來評一評、議一議,讓“紅紅臉”成為解決問題的抓手。

        回頭嶺村甘家灣近幾年實施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村灣環境實現大變樣。

        然而在甘家灣主干道旁卻一直有座祖墳山很“扎眼”,與周邊的美麗村莊顯得格格不入。

        圖片2.jpg.jpg

        甘家灣灣子夜話現場。通訊員 供圖

        于是村灣理事會成員們一起商議將這個祖墳山改造成“口袋公園”,一場灣子夜話就召開了。

        “我是村民代表,我帶頭?!本驮诠ぷ鬟M入僵持階段的時候,甘家灣黨員甘景高第一個站了出來,決定帶頭平祖墳。

        甘景高說:“我們進入新時代,應該擯棄舊的思想觀念,相信科學,相信社會主義,我全力支持工作,而且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夠支持。”

        鄉親們聽完德高望重的甘景高沒有一絲猶豫,于是都打消了顧慮,紛紛表示贊同。

        夜話結束后第二天就開啟了平祖墳工作,大家齊動手,各自負責平自家祖墳,65座祖墳全部被平整好。

        就這么一場灣子夜話開啟了甘家灣移風易俗新局面,在其他地方想都不敢想。

        “口袋公園”攜手扮,鄉風文明奏華章

        百善孝為先。平墳后,為了解決村民們的思親之情,甘家灣村灣理事會集資修建了一座公共墓碑,在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時進行集體鮮花祭拜,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方式,讓村民對移風易俗觀念有了深入的理解。

        為了讓這里看起來更“養眼”,村民們一起動手在山坡上種植花卉苗木,集資修建休閑步道和法治文化長廊等,祖墳山就這樣被村民們打造成為“口袋公園”。

        理事們為了讓“口袋公園”從“一時美”變為“時時美”,與村民們一起商議建立“衛生輪流崗”制度,確保這里每天都有人管護衛生?,F在,大家飯后都在這里散散步,閑聊人生,很是愜意。

        圖片3.jpg.jpg

        回頭嶺村甘家灣法治長廊。通訊員 供圖

        回頭嶺村始終堅持“尊重傳統、破除陋習、體現情感、保留念想”的原則,既尊重傳統鄉風民俗,又提倡移風易俗,既體現禮儀之風、人文之風,又通過良好家風、黨風彰顯文明之風、節儉之風,形成社會新風尚。

        繼遷祖墳之后,甘家灣村民們經常性召開“灣子夜話”,把限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制度經過群眾表決通過后寫入村規民約,成立村灣“紅白理事會”,監督村民共同遵守。大力推廣移風易俗“紅黑榜”,村灣黨員發動年輕人以身作則,讓彩禮終于不再是村民幸福的“緊箍咒”。

        如今,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已然根植在回頭嶺村這片沃土,滿眼皆美景,抬頭見文明。

        以回頭嶺村為示范,白霓鎮23個村(社區)紛紛破除陳規陋習,淳化鄉風民風,涌現出一批批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典型事例。

        比如,大市村村民程明舉嫁女兒不要彩禮;油市村組織志愿服務隊伍在“幸福食堂”為留守老人集體過壽;白霓村謝家橋村民們主動捐地、讓地共同打造村民文化廣場……

        如今的白霓鎮,文明新風吹遍鄉野。

        【責任編輯:王焱堯】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