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滾動播報

        孝昌三十而立⑥丨文旅融合,繪就全域旅游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26日15:40 來源: 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魯偉龍 通訊員李健初、張益蘋、王虹、李文莉)游湖賞景,登山攬勝,瞻仰紅色遺跡,體驗生態采摘,住民宿、嘗私房菜……每到周末,一批批來自孝感、武漢、河南等地的游客到孝昌縣觀音湖休閑度假。

        孟宗公園.jpg

        孝昌孟宗公園。通訊員 供圖

        大美孝昌,既是綠色沃土,也是紅色故地,更有孟宗文化傳承千年。30年來,該縣因地制宜,謀劃創建了一批A級景區、農旅養融合示范點、荊楚文旅名鎮名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重點打造孝文化和生態文化品牌,推動全域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接力建設“武漢后花園”。

        2J3A0050[20220622-121551].jpg

        孝昌縣豐山鎮七仙紅果園。通訊員 供圖

        提質增效,夢里花園全域可游

        正值瓜果飄香的時節,游客汪女士帶著孩子來到孝昌縣豐山鎮七仙紅果園采摘桃子。她向記者介紹,這里的桃子品質很好、很甜,摘完桃子后,還會去大唐生態觀光園逛逛。

        “30年前,孝昌可沒有這么多玩的地方。”城區居民余先生回憶“上世紀90年代,外地人來孝昌,我們既高興又犯愁,因為基礎太差,端不出好菜,怕接待不好客人,出游地數量少,選擇很有限?!?/p>

        觀音湖(湖北日報拍)_.jpg

        觀音湖景區。通訊員 供圖

        如今的孝昌,山清水秀、處處鳥語花香,時時游人如織。目前,孝昌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個(觀音湖)、國家AAA級旅游景區4個(大唐、韻鶴、劉震將軍紀念館、西域風情園)、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處(田堂村)、湖北旅游名村1處(熊畈村)。隨著孝昌全域旅游的健康快速發展,市民的“打卡清單”越來越長。

        DJI_0220.MP4_20230522_102041.591.jpg.jpg

        劉震紀念館。通訊員 供圖

        該縣圍繞打造“孟宗故里·夢里花園”城市名片,深入挖掘孝廉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致力建設全省旅游經濟強縣。踏青賞花、農事采摘、田園觀光、戶外露營、民宿體驗……鄉村游成了市民游客的熱門選擇,花園紅燒肉、楚天鳳凰山茶、鄒崗太子米、豐山七仙紅桃等特色飲食更是讓游客贊不絕口。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已成為孝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載體和生動寫照。

        該縣通過出臺《孝昌縣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支持政策和獎勵辦法》,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觀音湖、雙峰山為龍頭,以周巷鎮、豐山鎮為重點,沿觀雙線、小觀線、豐鄒線為紐帶的旅游經濟產業帶。

        孟宗孝文化座談會.jpg

        孟宗孝文化座談會。通訊員 供圖

        守正創新,文化品牌綻放光彩

        文化,是連接文脈的精神紐帶,也是城市發展的金字招牌。30年來,孝昌不斷推進文化強縣建設,創作文藝精品,完善孟宗孝文化、非遺文化傳承體系,提升孝昌文化社會影響力。

        該縣開展孝子評選、成立孟宗文化研究會、出版孝文化系列叢書、研發文創產品、開展曲藝展演,讓以孟宗為典型范的孝文化持續傳承。一女養八老的劉青枝、開辦家庭福利院照顧孤寡老人的況孝蓉、“小孝持家、中孝敬業、大孝愛國”的蔣志剛……輩出的孝子身上展示著孟宗文化的傳承。

        該縣通過每年舉辦孟宗文化旅游節,舉行孝文化研討、孝德詩詞作品征集、評選孝昌十大孝子、百場孝廉電影巡回放映、孝老敬親志愿服務、孝廉書畫攝影展等系列活動,全面唱響文化旅游品牌。

        楚劇《孝廉孟宗》.jpg

        楚劇《孝廉孟宗》。通訊員 供圖

        近年來,該縣文藝創作精品頻出。創編大型原創楚劇《孝廉孟宗》,累計演出1000余場次,觀眾逾10萬余人次。出版了《孟宗的故事》、《畫說孟宗》、《孟宗故里孝文化》等著作。省級非遺傳承人創作的孝昌大鼓《哭竹生筍》家喻戶曉,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創作的評書《孟宗哭竹》登上第九屆中部六省曲藝展演的舞臺。省級非遺雕花剪紙傳承人手繪《孟宗故事》,結集出版了口袋書,并在此基礎創作《孝子孟宗》系列剪紙作品。

        孟宗孝行故事講座現場.jpg

        孟宗孝行故事講座現場。通訊員 供圖

        講好孝昌故事,離不開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該縣建立非遺傳承、戲曲傳唱、民樂傳授、民俗傳揚、書畫傳習等五大基地,積極探索傳統文化進課堂等;2015年,文化部授予孝昌縣中國文化藝術(書法)之鄉,涌現出農民根雕藝術家、盆景制作藝術師等一批鄉村文化帶頭人,評選扶持文化示范中心戶115戶,帶動了鄉風文明和鄉土文化繁榮發展。目前,全縣共有省級非遺項目5個,市級4個;省級非遺傳承人2人,市級7人。

        持續推進的文化惠民項目,也成為孝昌推廣文旅品牌的渠道。央視財經頻道、綜藝頻道、農業頻道多個欄目先后專題報道全國“村晚”落子孝昌。

        七里湖.jpg

        七里湖文體中心。通訊員 供圖

        融合發展,文旅大餐愈加豐盛

        散步、打球、跳舞、遛娃……孝昌縣七里湖文體中心室外廣場上人氣十足,自室外廣場對外開放以來,這里便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目的地。

        七里湖文體中心是孝昌七里湖綜合治理項目的一部分,主體工程包含體育中心、文化中心及室外廣場等,配套建設體育館、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綜合治理項目完工后,將為周邊群眾提供文體休閑場所。

        近年來,孝昌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開展惠民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效能。按照“覆蓋城鄉、功能健全、便捷高效”原則,投入1500余萬元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實現13個鄉鎮(區)中心建設全覆蓋,全免費服務、全天候開放;投資建成縣、鎮、村三級文體服務中心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219個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

        與此同時,該縣著力打造公共文旅服務示范帶,以觀雙線、王楊線、小觀線、豐鄒線為主軸打造4條精品旅游線路。通過挖掘沿線文旅資源,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把文化設施建在景區,把文化活動辦進景區,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取得“1+1﹥2”的效果。

        DJI_0266.MP4_20230522_102734.345.jpg.jpg

        磨山村史館。通訊員 供圖

        磨山村融合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和石藝文化,打造磨山五館(磨山村史館、農耕博物館、石藝博物館、民俗文化館和中原突圍磨山紀念館)、中原突圍紀念廣場、磨山石道等景觀文化群,兼收山石草木自然妙趣,傳承家國情懷、敦厚人文;豐山鎮突出桃文化、孝文化、七仙女文化等元素,規劃建設桃花源驛站公園、S334農旅融合示范線、桃花源文化廣場、地方農副產品電商平臺等文旅項目,形成了“一站十園”的鄉村文化旅游新格局。這些只是一個縮影,還有東漢孝義、明清古街等文化元素,期待大家探訪解密。

        小觀線 (2).jpg

        小觀線。通訊員 供圖

        孟宗文化旅游節、山地自行車挑戰賽、健步行大賽、園藝技能大賽、攝影大展、美食大賽、微視頻大賽、采茶制茶大賽、龍舟賽……

        一條條精品旅游線路,一場場富有特色的文旅活動,聚集了人氣,宣傳推介了孟宗故里的豐富人文、秀麗風光,為孝昌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了無限動力。2022年,孝昌縣旅游接待人數477萬人次,旅游收入2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51%、67.90%。

        【責任編輯:魯偉龍】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