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滾動播報

        青年創業先鋒(11)丨王繼輝:回鄉創業的“新農人”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24日10:02 來源: 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左硯文、嚴筱均、魯偉龍、周洪陽 通訊員劉立、李康寧)阡陌縱橫,菜花遍地香,水稻育秧忙……孝南區楊店鎮劉砦村,曾經撂荒的土地,如今成為生機勃勃的春日田野。

        _MG_7339.jpg.jpg

        王繼輝。記者周洪陽 攝

        王繼輝,回鄉從事糧油種植的大學生,皮膚黝黑、略顯滄桑的臉上,有種農民的憨厚與靦腆。

        3月18日,這位“新農人”在他的種植基地和農機服務站,向記者描繪了他的種田藍圖。

        20220323162826.jpg.jpg

        王繼輝種植的水稻。通訊員 供圖

        大學生回鄉,當起“新農人”

        1989年出生的王繼輝,從小就喜歡站在田邊,看農民一絲不茍地勞作。讀高中時,他希望報考的是農業方面院校。最終因分數不夠,他聽從搞農技服務的父親安排,到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汽車維修。

        2011年,大學畢業的王繼輝在一家公司,從事檢測與維修。但他一直關注著國家有關“三農”的政策,他一直認為,搞農業很有前途。每次回家,看到大量農田摞荒,覺得很可惜,更是堅定了他回鄉創業的想法。

        “好不容易跳出農門,又回家種田?”王繼輝回村種田的想法,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父親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而且種田很辛苦,很難養活一家人。王繼輝耐心地做著解釋,還托村支書上門做父親思想工作。經過反復勸說,家人才勉強同意。

        育秧大棚.jpg

        王繼輝的育秧大棚。記者魯偉龍 攝

        2014年,王繼輝帶著幾萬元的積蓄回到劉砦村,從事糧油種植。他從自家10多畝地開始試種水稻,虛心向種糧大戶、農業專家請教。王繼輝說,剛開始創業,他白天蹲在田間地頭,晚上則泡在網上,腦子里全是糧油種植。

        2015年,他帶頭創辦了糧油種植合作社和農機服務站,目前骨干社員由當初的5名發展到18名。自己種植的面積,由當初的10多畝發展到900畝,合作社共種植4000余畝。

        農機服務站.jpg

        農機服務站。記者周洪陽 攝

        改變耕作方式 農業實現現代化

        傳統的種植模式,靠肩挑背扛、牛耕犁耙,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率低,僅靠種地無法養活一家人。

        “成立合作社后,我對種植模式進行了改變?!?王繼輝說,楊店鎮雨熱同期的氣候和富營養的砂質土壤,適合水稻、油菜和小麥種植。他采取水稻、油菜和小麥輪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種植再生稻,種一次收兩茬,畝產提高到2000多斤。

        20220323162805.jpg.jpg

        農田中工作的播種機。通訊員 供圖

        合作社成立了農機站,目前購有旋耕機、拖拉機、育秧播種機、收割機、測繪無人機、植保無人機等,為本村及周邊村3萬余畝農田提供農機服務。

        “如今種田,除灌溉外,全部實行了機械化?!蓖趵^輝說,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規?;a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吸引了一部分人回鄉種田,合作社目前已帶動2000余農戶,參與糧油種植。他個人年凈收入達到40萬元。

        服務群眾.jpg

        劉寨村黨群服務中心內,王繼輝為來訪村民解答疑問。

        打造示范帶 激發糧油生產活力

        王繼輝回鄉創業,推動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現代化,得到村委會及村民們的認可。2020年底,他被選為劉砦村“兩委”班子成員。

        “村里還有部分閑置土地,需要平整利用起來?!蓖趵^輝說,他對全村的土地進行了盤點,土地利用率還需進一步提升。他準備再流轉1500畝土地,擴大種植規模,在合作社試行溫室種植,探索育種方式,提高作物產量。通過示范、試驗,為農民樹立信心,吸引更多的人返鄉創業。

        高標準農田建設.jpg

        高標準農田建設。記者周洪陽 攝

        接受采訪時,王繼輝描繪了自己的種田藍圖:對村里的閑置土地集中平整,在崗地、坡地種果茶,打造林果種植基地;在水田種糧油,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帶;將農田改造成綜合體、景觀帶,推動農旅整合,讓土地“活”起來,讓農村活起來。

        【責任編輯:魯偉龍】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