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滾動播報

        青年創業先鋒(6)丨鄭漢成:常懷感恩的鄉村“頭雁”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16日10:35 來源:

        視頻:青年創業先鋒之鄭漢成。記者魯偉龍、周洪陽 攝制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左硯文、魯偉龍、周洪陽 通訊員楊鵬程、劉壯)一個村有20多名種養殖大戶、村里萬畝田地無一荒蕪、村集體收入近30萬元-----安陸市巡店鎮洪山新村的村民們說,這一切得益于我們有個好支書。

        這位深受村民愛戴的村支部書記叫鄭漢成,他不僅自己創業成功,還帶動村民致富。他說,童年感受到的溫情,讓他常懷感恩之心。

        鄭漢成。 記者周洪陽 攝

        童年不幸,成長路上有溫情

        鄭漢成的童年很不幸。他說,父親是個上門女婿,在他6歲、妹妹3歲時,父親意外去世,母親改嫁。為了給父親留個“根”,大伯將他接到了身邊。妹妹與奶奶生活在一起。

        大伯家有4個孩子,家庭非常貧困,但大伯一家對他“視如已出”,還供他上學。

        “我的童年很不幸,但成長路上,卻有很多美好記憶。”鄭漢成說,當時,村民們沒有歧視他,更沒有欺負他,還經常給他送穿的、送吃的,逢年過節,還塞給他一些糖果。上學時,老師對他也非常關照。成長路上,他感受到的是溫暖、溫情。他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一粒感恩的種子。

        安陸市巡店鎮洪山新村。記者魯偉龍 攝

        高中畢業,他南下廣東打工,在深圳一家鞋廠當工人。因他字寫的較好,老板賞識他,將他調崗做倉管、原材料采購。

        他打工所在的鄉鎮,也有許多人從事種植、養殖業。鄭漢成說,打工的路走的比較順,但他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一直有個夢想,回鄉創業,幫家鄉拔窮根。

        安陸市巡店鎮洪山新村。記者魯偉龍 攝

        回鄉創業,致富不忘眾鄉親

        2013年,鄭漢成回到家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蓋新房將妹妹和奶奶接到一起住。

        當時,全國大力推行農業機械化,他籌措30萬元,買回4臺旋耕機、收割機和貨車,為村民提供農機服務,并參與新農村建設。一年的時間,他就收回了成本。

        2015年,他從村集體租得200多畝低洼地、荒山、林地,從事水產養殖、林果種植和養豬。每年贏利數百萬元。他成為洪山新村的種養殖大戶。

        致富不忘鄉親。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鄭漢成都是自己先養先試,試養成功后,他再推薦給村民,免費提供技術服務。鄭漢成說,養殖有風險,他先養先試后,可以幫村民規避這個風險。

        在他的帶動下,全村有100多戶從事種植、養殖,其中20多戶成長為大戶。

        “自己創業致富了,還要帶動村民一起富?!编崫h成說,2016年,時任巡店鎮黨委書記趙岳軍到村里檢查工作,在他的豬圈里看到滿地跑的豬仔,頗為感慨地說,鄉村就需要這樣的帶頭人。希望鄭漢成能帶動鄉親們一起富。

        洪山新村種養殖情況。記者魯偉龍 攝

        鄉村“頭雁”,心中常懷感恩心

        2016年,通過組織調查,鄭漢成不僅有干勁、頭腦靈活,在村民中的威信也很高。他被選舉為村支部書記。

        當上村支部書記后,鄭漢成一邊創業、一邊帶領村民進行特色產業養殖。洪山新村共有1.1萬多畝田地,該村為推進土地有效利用,先后引進兩家大型企業,分別從事規模化養殖和農光互補項目。在為農戶增收的同時,吸引了大批村民就近就業和務工。

        湖北傲農集團生豬養殖項目。  通訊員楊鵬程 攝

        香港信義光伏發電項目。記者魯偉龍 攝

        鄭漢成說,目前,全村沒有一塊閑置、摞荒的土地,農民增收了,村集體收入也接近30萬元。

        鄭漢成給村委會定了兩條規矩:村里的所有項目和建設,必須由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集體決議,所有該發給農戶的錢,由鎮財政所直接打到村民卡上,做到錢不過手。

        作為鄉村“領頭雁”,鄭漢成常懷感恩之心。他定下的另一條規矩是,但凡村里有老人生病,他都會帶著村委會去看望;村里有老人去世,他都會去送一程;村里有孩子考學或當兵,他都會上門祝賀。每年春節,他會從村集體收入中拿出6000元錢,購買過年物資,慰問70歲以上的老人。

        鄭漢成在村民家訪問。通訊員劉壯 供圖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振興、產業振興。鄭漢成在壯大鄉村產業的同時,專門建了個微信群,與在外打工、經商、工作的家鄉人保持聯系,每年還利用春節外地人回鄉機會,組織座談會,鼓勵更多的人回鄉創業。

        【責任編輯:李傳維】
        黑人与欧洲性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