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青年創業先鋒之王俊。記者魯偉龍、周洪陽 攝制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左硯文、魯偉龍、周洪陽 通訊員馮璇)應城市楊嶺鎮團山村,過去是有名的石膏礦區。如今,漫山遍野種著油茶樹,讓“四荒土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成為綠色銀行。
王俊。記者周洪陽 攝
變礦區為生態農業基地的人叫王俊,是蒲城眾創空間創始人、應城市榮光油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孝感“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3月7日,王俊在他的油茶種植基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應城市楊嶺鎮團山村油茶基地。記者魯偉龍 攝
礦區種油茶,荒地上建起生態產業園
應城市地下石膏和食鹽儲量豐富,素有“膏都鹽?!钡拿婪Q。1997年,王俊的岳父從上海經商返回應城,通過政府招商引進,在楊嶺鎮團山村合伙創辦應城市團山石膏礦。
1999年,王俊的岳父被檢查出直腸癌。王俊隨妻子回到應城,在團山石膏礦從事產品銷售、研發和人力資源管理。
2006年,岳父再次生病,加上國家對礦產資源加強管理和調控,一家人考慮再三,將團山石膏礦的股份進行了轉讓。
隨后的7年,王俊四處闖蕩漂泊,嘗試了多種行業的創業,不停尋找適合自己的行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俊接觸到了油茶。“油茶是一種易生長的植物,特別適合丘陵地帶種植,四季常青、不易燃,生長壽命可達80年以上,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還不與糧食爭農田?!?/p>
“過去挖礦,是對地下資源的索取?!蓖蹩≌f,楊嶺鎮西部屬于丘陵地帶,非常適合種植油茶。他在團山村挖礦7年,對這里很熟悉,也很有感情。他決定回鄉種油茶,改變礦區面貌,修復礦區生態。
2015年開始,王俊先后在楊嶺鎮團山村、新四村流轉土地500余畝,改造“四荒土地”1000多畝,帶動合作社聯營和農戶改造“四荒土地”3000多畝,建成油茶種植基地。昔日的礦區,變成生態農業產業園。
應城市楊嶺鎮團山村油茶樹。記者魯偉龍 攝
發展林下經濟,托住農民致富底盤
油茶的生長周期比較長,前五年需要持續進行投入。王俊在種植油茶的同時,著手探索林下種植,發展林下經濟。經過“互聯網+”和專業團隊的研判,發現種植小香薯、水果黃瓜和有機西藍花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應城市楊嶺鎮新四村油茶基地。記者魯偉龍 攝
“我們不僅要帶著農民干,還要做給他們看,更要幫他們賺?!蓖蹩≌f,在油茶樹行套種精品林果,他都是先種先試,試種成功后再帶動農戶參與種植,并向他們提供種苗、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
應城市楊嶺鎮團山村油茶加工廠。記者魯偉龍 攝
“沒有加工廠,農戶種植油茶就沒有信心。”王俊投資1000多萬元,在團山村建設了現代化山茶油精煉生產廠區,并對茶油物理壓榨工藝和精煉技術進行有效改進和提升,提升茶油品質。王俊說,油茶能夠延伸20多種產業鏈,他要通過建立油茶產業鏈,解決油茶種植戶的后顧之憂,為大家托住致富的底盤。
蒲城眾創空間。記者周洪陽 攝
搭建平臺,打造創業者共同港灣
“農戶在生產中,存在農業碎片化、服務體系缺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睘榱藢⒄摺⑹袌?、信息與農戶產生鏈接,2021年,王俊依托團山油茶產業鏈創辦了蒲城眾創。
蒲城眾創建成后,王俊整合各方資源,建立線上線下公共服務平臺,加速推動與第三方電商平臺合作,協助建設電商培訓體系,促使本地中小微企業和農戶協同發展。
“把這里打造成小微農企和農戶的家?!蓖蹩〗榻B,蒲城眾創平臺可以向農戶提供種苗、農技培訓和政策信息,幫助他們對農業發展理念和生產方式進行提升和改進,實現抱團取暖。
除此之外,王俊在產品供應鏈中,把文化融入到產品中,做精地標特色農產品,講好應城故事;挖掘有潛力的農產品,進行區域化品牌包裝和推廣;按照“一鎮一品”策略,培育適合鄉鎮發展的農產品。
同時,該平臺全面為新農人、退役軍人、返鄉創業者、大學生、新創客主體等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性創業服務,實現共享共建共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apatronics-ks.cn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