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zf9t"></strike>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

<span id="jzf9t"><th id="jzf9t"><th id="jzf9t"></th></th></span>
      <address id="jzf9t"><address id="jzf9t"><nobr id="jzf9t"></nobr></address></address>

      <em id="jzf9t"></em>

      <form id="jzf9t"><nobr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nobr></form><listing id="jzf9t"><listing id="jzf9t"><meter id="jzf9t"></meter></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jzf9t"></address>

        <address id="jzf9t"><listing id="jzf9t"><progress id="jzf9t"></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jzf9t"></form>

        首頁>>文化湖北>>民俗城市>>本頁       
         
        12張地圖濃縮四百載滄桑 武漢將首發地圖臺歷


        (2005-11-02 09:08:05)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成。400年前的江城是什么樣子?“漢口”一詞是如何來的?清代的武昌城有多大?本月中旬,一本濃縮了江城明末清初至今的歷史地圖臺歷,將與市民見面,這也將是迄今為止江城首套地圖臺歷。

        昨日,記者在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看到這份臺歷的樣品。其由12張不同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地圖組成,每張地圖上都有詳盡的文字說明,部分地圖還是首次亮相。

        該院地圖編研中心主任黃中和說,這12張地圖,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大武漢跨越5個世紀的變遷——如年代最遠的一張《漢江攬勝圖》上,長江之上船只林立,晴川閣與黃鶴樓巍立兩岸,真切反映了17世紀初,武漢作為商埠重鎮“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的繁榮景象;繪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的《湖北武漢全圖》,鳥瞰三鎮鼎立之勢,并用歷史典籍,說明了“漢口”名稱的來歷;1883年由湖北善后總局出版的《湖北省城內外街道總圖》,則描繪了當年武昌城“城中分十八鋪,城外分四隅”的實況。


        發表評論  
         
        請進入東湖社區“新聞時評”發表評論>>

        [新用戶注意!在東湖社區發表評論必須注冊]
         

         熱點推薦

        散文隨筆
        ·
        閑坐小窗讀詩書
        ·
        生命的意義
        ·
        家長會
        ·
        寫字不易
        ·
        瞧俺這眼力
        更多
        讀書札記
        ·
        《她死在QQ上》:誰的恐怖游戲
        ·
        夕陽下的訴說
        ·
        超人氣華語小說:《成都 今夜請將我遺忘》(圖)
        ·
        《兄弟》:離暢銷很近 距經典還遠
        ·
        談《水滸傳》續書連環畫
        ·
        《愛情句號》:反思女性不幸的自身責任
        更多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黑人与欧洲性大战